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73章 告密 (1)

關燈
“當年為我們啟蒙,教我們寫第一個字的人是姐姐,我們讀的第一本書也是姐姐為我們講解的。我們的本事都是姐姐教的,可惜沒能學到姐姐的一成,讓母皇失望了。”誰也沒有想到,回答武媚娘的人竟然會是李哲。

李哲恭恭敬敬的作揖,面上流露出慚愧之色,“若是母皇當真願意看到我們姐弟相爭,不如由母皇親自動手把我們姐弟解決了吧。”

明明知道爭不過鬥不過,還要依從武媚娘的心思去爭去鬥,不如請武媚娘親手將他們姐弟解決來的痛快。

那麽多年來,他們姐弟一直是武媚娘手中的一顆棋子,武媚娘想讓他們怎麽樣,他們就只能怎麽樣。

沒有能力就沒有反抗的機會,面對武媚娘他們無從反抗,也就只能任由武媚娘隨意擺布。

但是,如果武媚娘想挑起他們姐弟相爭,不好意思,在李初一直庇護他們的情況下,他們做不出這樣喪盡天良的事情來。

當皇帝的人或許都是泯滅良知的人,然而他們一個兩個都是被趕鴨子上架的,並不代表他們喜歡當皇帝。

所以在他們心裏,皇帝這個位置,他們都曾經失去過。坐在那個位置上面,他們沒有能力做好這個皇帝。又怎麽會再願意去爭,去和李初來搶?

一切不過都是武媚娘的算計,是武媚娘想要李初不得安寧,所以才會想讓他們這些李初最看重的人親自在李初的心口上紮上一刀。

再蠢的人,有些事情他們都能明白。也應該明明白白的表態。

“哈,我是第一次聽到你這麽硬氣的和我說話,果真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武媚娘雖然說著如此的話,神情間的輕蔑壓根不相信李哲會不怕死,他要是早這麽硬氣,又或許有點腦子,沈得住氣,就不會被武媚娘捉住機會從皇帝之位拉下來。

李哲知道武媚娘在想什麽,這種輕視是針以他的,武媚娘從來看不上他這個當兒子的人,認定李哲是個沒用的人,連李初的丁點都比不上,從前如是,現在如是,將來也如是。

“但聽母皇處置。”事至於此,多說無疑,不相信李哲能做到什麽地步,就讓武媚娘自己親自試試。

“你不過仗著你姐姐才敢如此有恃無恐,這點伎倆我看不上。要對付你們,我不如對付你們的姐姐。”擒賊先擒王,李初就是他們的底氣,因為李初擺明支持他們,也會站在他們的身後。武媚娘真要出手,第一個要對付的人絕對就是李初。

從始至終,李初由著武媚娘試探李哲。到如今武媚娘提到自己。李初詢問道:“陛下如今有何打算?”

“朕如今臥床在榻,你們姐弟打算讓誰來侍疾?”這樣征詢意見的詢問,對武媚娘來說絕對是第一次。落在李初他們姐弟的耳朵裏,無聲的交換視線,還是李末出面道:“母皇生病,理當我們一道侍疾。母皇生育我們幾個,並不是只有一個?”

武媚娘想讓他們選擇推一個人出來面對武媚娘的陰陽怪氣。可是為什麽他們只能選擇其一而不是全都上去。

都是武媚娘的孩子,不應該厚此薄彼。尤其現在的情況是武媚娘專門要挑刺的時候。

一個人上不如他們全都一起上,且看看武媚娘究竟有什麽打算。

“如今你們倒是一心。”武媚娘眼中閃過一道無人察覺的光芒,神色辨不清喜怒,不過陳述一個事實,李末道:“父親說過,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母皇看到我們一心不高興?”

溫順的人,紮起人心來也不遑多讓。李末含笑一問,武媚娘冷哼一聲,“初兒留下,都退下吧。”

問是可以問,他們想怎麽做不代表武媚娘就要配合。要配合,也應該是他們配合武媚娘。

武媚娘想讓李初留下,讓其他子女全都退下去。李哲他們三人看向李初,李初點點頭。李哲這才帶著弟妹們福身和武媚娘告退。

親眼看到李初和李哲之間的眼神交換,武媚娘一聲冷哼,“如今的你比我威嚴更勝!”

“陛下過獎了!”李初走向前一步想為武媚娘號脈,武媚娘不客氣的問:“你是擔心我裝病,還是關心我的身體?”

能問得這麽直接,又看武媚娘中氣十足的樣子,李初的手搭在武媚娘的手上,“陛下可以當做兩者皆是。”

聽到這話,武媚娘好像忽然放松,隨意靠在靠枕上說話,“歲月不饒人,雖然我不服老,卻不得不服。把我氣成這個樣子,你是不是很高興?”

昨天晚上李初和武媚娘說過什麽,不至於才一個晚上,李初就忘記的一幹二凈。

“陛下是想說我把你氣病了?”號脈的時候李初還能回應武媚娘,一心二用什麽都不耽誤。

“一頂不孝的罪名往你頭上一扣,你會怎麽樣?”武媚娘盯著李初,意味不明。

李初這個時候為武媚娘號完脈,聽著武媚娘的話搖了搖頭,“陛下沒有別的手段,所以只能用這樣的辦法?”

武媚娘莞爾一笑,“辦法只要有用就好,什麽樣的辦法都行,對不對?”

這一點李初認可點點頭,“確實如此,所以陛下打算用嗎?如果陛下要用,現在的話,陛下應該怎麽辦?”

都在這個時候了,李初既然還幫武媚娘想著應該怎麽陷害自己。還真是有恃無恐啊。

“東突厥、吐蕃、契丹作亂之前我就說過讓你留在宮裏,現在你回來了,這件事依然作數。更別說我現在有病在身,你就應該隨侍左右。”武媚娘慵懶的掃過李初,把自己的想法明明白白的說出來。

李初點點頭,“這個時候陛下還願意讓我留在你的身邊,實在難得,這是我的榮幸。”

全然好像並不知道武媚娘的用意是要把自己困在宮中,不得與外人接觸,李初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掃過李初一眼,武媚娘知道李初確實沈得住氣,不會因為她的一句話就驚慌失措,更不會覺得被困在皇宮中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

凡事有利就有弊,如同武媚娘把李初放在眼皮子底下是為了把控李初,可是同樣武媚娘也把自己全部暴露在李初的眼中。武媚娘想做什麽事情,布什麽局都逃不過李初的眼睛。

從現在開始,她們母女會真正的坦然以對。

“號完脈有什麽發現?朕是真病還是假病?”順著李初剛剛說過的話,武媚娘問起李初,李初就坐在武媚娘的旁邊,此時回答道:“哪怕陛下不願意服老,也不得不服老。”

李初都忘了自己有多少年沒有為武媚娘號過脈,好像有10來年了吧。這一次摸到武媚娘的脈相比起多年前來差距太大。

望著武媚娘,哪怕在病中依然精神抖擻,沒有絲毫實際年齡的蒼老,不得不承認武媚娘是個很會善待自己的人,也擅長化妝。

被李初說到痛處武媚娘明顯不高興,李初卻不管她高興或是不高興,只是沖她輕聲道:“陛下如果不想身體有太大的問題,往後最好休養生息。人老了就應該服老,為自己多做準備,而不是沒有節制的揮霍,長此以往,對陛下來說並沒有好處。”

收獲武媚娘狠狠的一記警告的眼神。誰也不喜歡,被人不斷的提醒自己老了,尤其武媚娘好不容易才得到今天的權勢地位。

“我知道陛下不服老,可是不服陛下又能如何?就算陛下再擅長描眉裝扮,陛下也知道自己再不同往日。老了就放寬些心,讓自己以後的日子能夠放松不好嗎?”若是換了李初,才不願意像武媚娘這樣孤孤單單一個人,身邊只得幾個玩物陪著。

“你如今也是想成為皇帝的人,難道當有一天你自己真的成為皇帝了,就能心甘情願的退下,把自己手中的權利讓給別人?我想做的事還有太多沒有做好,絕不甘心就此放棄。”武媚娘有自己的想法,也堅定要堅持到最後。

李初明白不管在什麽時候,武媚娘都不是輕言放棄的人,現在成為皇帝,她還想大展宏圖。李初提醒她已經年老的事實,並不是武媚娘願意接受的。

“若我將來真能活得和陛下一樣長,剩下的日子我就願意逍遙自在。這世上的事不可能都做得完,盡自己所能做到,能做到的就夠了。而且今日之陛下真的還有大展拳腳,匡扶天下之心?”武媚娘分明已經生了懶惰之心,有意享樂,偏偏卻拿著權勢不放,真當天下的人都眼瞎嗎?

武媚娘吹胡子瞪眼睛的明擺著不樂意李初戳穿她內心真實的想法。“我辛苦了這麽多年,難道享一享樂不可嗎?”

“陛下分明知道身在其位,謀其政。身為皇帝如果不想當好一個皇帝,而只想利用皇帝的身份享樂必生禍亂。”真要是不想當皇帝幹脆利落的退位讓賢多好,偏偏占著皇帝的位置,想利用皇帝的權勢,享盡天下的好處。

但凡一個皇帝生了此念,上行下效,很多人也開始效仿皇帝,貪圖享樂。

無論皇帝多麽希望自己享樂的時候,底下的朝臣依然能夠恪盡職守,兢兢業業,都是癡人說夢。

“你就這麽迫不及待的希望我給你讓位?”武媚娘成功被李初氣到吹胡子瞪眼睛的盯著李初。

李初很公正的說一句,“陛下想要享樂,就應該讓上進的人接位不一定是我,別的人也可以。”

“如今有誰敢跟你搶?李哲還是李旦?”武媚娘憤憤不平,想到幾個兒子沒一個膽敢和李初爭的,氣不打一處來。

“他們當年不敢和母親爭,如今不敢和我爭有什麽不一樣?”李初提醒武媚娘曾經做過的事情,就別用同樣的事挑李初有刺,沒意思!

武媚娘指著李初,怒目相對,“把我氣病還不夠,你是想把我氣死?”

“陛下千萬別這麽說,你要是真有個三長兩短,一頂不孝的帽子扣在我的頭上,我這一輩子都不成。”李初趕緊讓武媚娘鎮定下來,不能說的話千萬不要傳揚出去,否則禦史能把她噴的狗血淋頭。

“我若把皇位傳給你,你是不是立刻就要覆李唐國號?”看李初一副小心翼翼害怕禦史的樣子,武媚娘覺得心情好了許多,但同時想到另一個問題,著急的詢問李初。

如此突然的假設聽在李初的耳朵裏,讓李初微微一頓。

“我知道陛下想要讓武周的江山能夠一直傳承下去,我想如果我真的有可能繼承陛下的江山,我是不會立刻改國號的。武周的兩個皇帝都是女皇帝,必然能夠名垂青史,也會成為一段佳話。就算我還給陛下生養我的恩情。”

雖然這些事情還沒有發生,可是李初早就已經想過。

武媚娘沈默許久說不出話來。一直舍不得立太子,就是因為武媚娘希望自己這份江山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傳下去,至少不要她才立下太子,就已經有人迫不及待的改武周的江山。

哪怕武媚娘很清楚這個江山是她從李家人手裏搶過來的,但武媚娘依然有這份奢望,希望自己能夠把江山傳承下去。

“最後一次,如果這一次你可以贏我,那麽我會退位讓賢。”原以為武媚娘因為李初的話會動容。萬萬沒有想到,武媚娘忽然話風一轉,犀利地盯著李初。

一輩子武媚娘都沒有輸過,和任何人,就算和李初爭,她也要贏李初。

這個江山是武媚娘自己憑手段搶過來的,李初如果想要得到,也必須憑自己的本事從武媚娘手裏搶過去,只有這樣武媚娘才會心甘情願的把江山傳給李初。

“好!”李初就知道,像武媚娘這樣鐵石心腸的人,不會因為任何事情改變想法,李初只能靠自己。

蕭太後:“果然從群主回來,武皇早就布好局,等著群主。”

很想大喊一聲頭禿,可是最後生生控制住。別管武媚娘現在有多少手段想要使出來,在李初這裏其實早就已經成了定局。

以不變應萬變,武媚娘再怎麽做都不可能挑動得了李初。

皇帝生病多日不曾臨朝,身邊伺候的人是李初,還是皇帝點名要的。雖說朝中的宰相們全都心急如焚,希望能夠去看看武媚娘。

只是武媚娘僅見過他們一回,隨後所有的事情竟然讓宰相全都和李初商議。

眼下太子未定,雖然武媚娘召李哲回京。看起來好像想立李折為太子,可是詔書一天沒有下達,所有人心裏都沒底,偏偏卻在這個時候武媚娘生病,更將手中的大權全部交給李初。

讓李初總理朝政,處理所有的奏折之事,怎麽看起來都透著詭異。

就連這一年的科舉開考,殿試竟然都是由李初主持的。雖然在武媚娘之前,李治也曾主持過殿試,但那只此一回。

反倒是從武媚娘登基以來,自開殿試,這麽多年每一回的科舉考試殿試都是由武媚娘親自主持,已成定制。

每一年的科舉考試選拔人才都是國家重中之重的大事。像殿試這樣代表皇帝至高無上權威,而且收攏人才的大好機會,對於太多的人來說,都有著難以言喻的意味。

武媚娘也就算了,那是皇帝。現在太子之位未定,偏偏卻選定讓李初代替武媚娘行使諸多皇帝的權利。想起這麽多年來李初的一言一行,何嘗不是在不留餘力提高女子的地位,連女子出仕一事都是李初大力促成的,誰人敢說李初不會想成為第二個武媚娘。

就李初執政一事,很快禦史不斷的向武媚娘上折,請武媚娘出來主持朝政,實在不行也希望武媚娘能夠早早立下太子,由太子掌管朝政。

“依你們所見,應該立誰為太子?”太子這個事情已經糾纏許久了,沒想到今天再次舊事重提,卻是由李初引發的。

幾乎武媚娘才提出問題,立刻有人給出答案,要麽是李哲,要麽是武輪,反正都是武媚娘的兒子。

這也讓人看明白了,李初竟然不在他們認可的太子人選之內。至少朝中大半的官員都不認可讓李初成為武媚娘的繼承人。

武媚娘在看到這些奏折之後,得意洋洋的和李初道:“看,不需要我出手,就已經有人迫不及待的想要將你拉下來。”

從一開始武媚娘把權力給李初就是不懷好意。李初總以為自己足夠強大,如果有一天李初真的成為武媚娘承認的下一個繼承人,李初定然可以做好。

現在武媚娘就讓李初親眼看看,很多事情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容易,一旦李初亮出爪子來,甚至都不需要武媚娘出手,李初就會受到圍攻。

“那陛下應該遂他們所願。”情況確實如此,李初並不否認。但是不能明白的是,武媚娘為何不順勢為之?李初並不傻,武媚娘竟然想和李初好好的過招,如果李初連剛開始這一場戲都撐不過去,那未免也太不自量力了。

所以不要以為武媚娘讓朝臣出手,想讓李初認清現實就是事情的終結,好戲才剛剛開始。

“我在等你出手。”之所以不遂了朝臣們的想法,就是因為武媚娘想看看李初會有什麽招式應對。

李初攤手,“陛下覺得他們能讓我出手嗎?只要陛下一天還讓我管事,一天沒有確立太子的人選,任他們吵的天翻地覆,要應付的人只是陛下而已,而不是我。”

決定權在武媚娘的手裏,要怎麽樣回應朝臣們的意見是武媚娘的事情,和李初有什麽關系?

不該自己管的事情,千萬不要多管。武媚娘想用朝臣對付李初,李初更想看看武媚娘怎麽回應朝臣。

行啊,這一回較量有點意思,武媚娘想利用朝臣來對付李初,偏偏李初看透了,她需要對付的人從來不是朝中大臣,恰恰相反,應該是武媚娘需要給朝臣們一個交代。

譏笑一聲,武媚娘道:“你是在提醒我收回現在給你的全部權利?”

“陛下盡可隨意。所謂總攬大權,處理朝事的權利都不算什麽好事,為陛下分憂還要讓陛下推在前面成為眾矢之的,誰樂意誰來。”拿這面上的東西威脅李初,只怕武媚娘要失望了。

李初從來不在乎表面的東西,只講實際。

況且已經主持過科舉考試的人,只是第一次主持殿試,不算特別值得李初高興。

武媚娘輕聲冷笑,“能夠喜怒不驚很好。最近躺在宮裏太悶,多找些人來陪陪我們如何?”

“陛下盡可隨意。”一計不成武媚娘定然會再生一記,總而言之必定是要想盡辦法的讓李初不高興;讓李初坐不住,這樣武媚娘才有可能成功。

只是她們母女之間的較量早就開始,李初不管武媚娘做什麽事情,早就防備著,不敢小瞧武媚娘。

“這幾日你看那張易之和張昌宗覺得如何?”武媚娘是偷得浮生半日閑把所有的奏折和朝事盡都丟給李初,她是難得悠閑自在宮中聽歌看舞,李初若是忙完回到宮中也會被武媚娘拉著一道欣賞。

所以在這個時候,武媚娘才會問起李初,覺得張易之和張昌宗如何。

“陛下自己選的人為何要問我?”就算她們是母女,喜歡的男人並不一樣。武媚娘經歷過太多的傷害,現在只想要這些膽小一些聽,話一些的人。

可是那些所謂的膽小,所謂的聽話,僅限於在武媚娘的面前,因為他們清楚自己的權勢地位都是武媚娘給的,必須要奉承武媚娘。一旦離開武媚娘,仗著武媚娘的權勢就好像薛懷義一樣,狐假虎威,耀武揚威的不可一世。

明明吃過薛懷義的虧了,偏偏武媚娘就是學不乖。也是讓李初百思不得其解。

“你這一輩子非要活得這麽累嗎?天底下那麽多的男人,就沒有一個能比得上裴觀?”李初這麽多年來的男人只有一個裴觀,就算裴觀死了,直到現在李初也沒想過再找一個人替代。

這樣自制又沒有任何欲|望的日子,武媚娘想著都覺得難過。

“陛下身邊從來不缺人,可是陛下心裏好過了?陛下就不覺得累了?”李初不認為自己的堅持有多累,做自己想做的事,難道不是值得人開心的事情嗎?

反觀武媚娘這麽多年來,身邊就沒缺個男人,那又怎麽樣呢?李初並不認為武媚娘過得有多開心。

到武媚娘身邊,不介意武媚娘比自己大的那麽多的男人,都是想從武媚娘的身上得到東西的人。

或許相對而言,薛懷義算是喜歡武媚娘的那一個,但是那份喜歡帶著占有,恰恰就是武媚娘不願意給到他的。

如今留在武媚娘身邊的張易之和張昌宗兩個,跟洋娃娃一樣任由武媚娘擺布,或許對於武媚娘來說,他們敬畏於自己,對自己言聽計從就是武媚娘想要的。

“還是去多練練你的字吧。最好能學學怎麽做詩。”武媚娘很直接的轉移話題,專往李初的短板提起。

李初的字寫的不錯,武媚娘何嘗不是一個書法大家。對於李初的字,武媚娘不能昧著良心說一聲不好,可是李初不會作詩,這就讓武媚娘心生不喜。

“我與陛下不同,陛下是個追求完美的人,我卻得過且過。不以我之短,攻他人之所長。”李初自己又不是一個沒有優點的人,為什麽非要想不開的去和別人比作詩?

不會做就不會做,有什麽大不了的,要是為此笑話李初,愛笑就笑。

“你不管什麽時候都覺得自己有理是吧?”明明說起的是李初,不好好學著寫詩,李初卻說到自己有其他的優點,不需要特意以自己的短處去比別人的長處。武媚娘可是樣樣都會的人,難道還錯了?

李初不吃武媚娘這一套,揮手連忙道:“不會寫詩也不是我的錯,我也不見得非要會寫詩不可,陛下會那是陛下的事情。”

很想在後面補一句,與她何幹來著,終究李初忍住了。

“不會做詩或是做的不好,那你就要受罰。”聽明白李初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口氣,武媚娘也幹脆。

“這是自然,誰要是寫不出來就是誰的錯,該怎麽罰就怎麽罰。”受罰什麽的也比不上讓李初學寫詩。

武媚娘被一噎,人家不會都願意受罰了,武媚娘還想怎麽的?

拿李初完全沒辦法,莫可奈何的,只能在李初做不出詩的情況下懲罰李初,但也依然不能讓武媚娘解氣。

自此武媚娘設立控鶴府,為了堵住朝臣的嘴,武媚娘以此府專門收攏人才。

借著控鶴府武媚娘三天兩頭設宴,日常不再處理國事,好像把朝中的大事全部丟給李初和宰相們,自己完全可以放心。

朝中有一位叫閻朝隱的官員在武媚娘稱病期間,竟然以赤身於嵩山獻祭,以求武媚娘可以康覆。

值得一提,武媚娘在登基成為皇帝的第六年,再次前往嵩山封禪,大封女神仙,正好嵩山是西周聖山,武媚娘為收攏天下人心,正可謂不遺餘力。

正是因為如此,那些想要獻媚武媚娘的人,也就利用嵩山在武媚娘心中的分量表現自己。

武媚娘這一輩子都信佛,依靠信佛也達到了成為皇帝的目的。那些為武媚娘獻媚的人,武媚娘竟然大肆封賞。

由此朝中風氣再變。從前的武媚娘就是一個雖然擅長提拔人才,但是也更提拔站在她這一邊表明支持她的人。

如今朝中的宰相都是能幹的人,武媚娘總以為用幾個願意諂媚自己,為自己說好話的人無傷大雅。

就好像武媚娘覺得自己勤奮吏治這麽多年,如今上了年紀不想在一心一意撲在朝廷的大事上,想要享樂亦無可厚非。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張易之和張昌宗,隨著武媚娘的寵幸地位一高再高,最後竟然都被封為國公。

張家的人因為張易之和張昌宗同樣水漲船高,一個個身居高位。

在武媚娘的面前,張易之和張昌宗是聽話的兩個人,可是轉身之後,離開武媚娘的面前,就如同李初所預料的趾高氣昂,仗勢欺人,看不慣他們兄弟二人的不計其數。

只是讓李初怎麽都想不到的是,會有這樣的一天自家人告起自家人的狀。

“邵王和永泰郡主議論陛下竟然讓人私自出入宮闈,而且參與朝政,言及陛下是不是年老糊塗了。”年輕的男子站在武媚娘和李初的面前告起自家兄弟妹妹的狀來,不難看出,說出這些話時,目光閃爍著期待。

武媚娘雖然一直都沒有立下太子,李哲是廬陵王,如今連兒子也封了一個邵王。

對此誰也沒意見,面對告狀的人武媚娘面帶笑容,李初卻蹙緊眉頭,“眼下一個兩個的膽子都挺大,連我的事都敢隨意非議。”

“陛下如果畏懼人言,何必為之?”換而言之就是提醒武媚娘敢做了就不要怕,別人說就算是小輩,怎麽就說不得她?

武媚娘一聲冷哼,“都到這個時候了,你還想幫他們說話。”

“告密之人所言幾分真幾分假可不一定。”武媚娘想指責李初偏袒自家的侄子侄女,眼前的這一位何嘗不是李初的侄子,雖然身為庶子也是李哲的兒子。

可是對於這樣的告密之人,李初沒有一絲好感。

跪在下面的正是李哲的第二個兒子李重福,和李重潤一生出來就被封為太子不同,這一位從來都是別人忽略的對象。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被人忽略的人,沒想到竟然敢告起狀來。也對,看如今的情況,李哲都被武媚娘從房州召回來了,極有可能就是下一任的太子人選。

有些爭鬥就得早早做好準備,沒準將來也能一步登天。李初理清楚這一點,神色越發不好。

“依你所見,難道要召他們過來當面對質?”國家大事交給李初處理,如今這等小事,武媚娘也想聽聽李初的看法。

李初詢問的看向武媚娘,“依陛下之意,僅憑他一家之言,就想將人賜死?”

武媚娘最忌諱什麽?再沒有人比李初更清楚,如今的武媚娘最不肯服老,所以在這個時候但凡提到一個老字的人,在武媚娘的面前就是武媚娘的敵人。

“我確實有此打算。總歸不是他死,就是重潤和仙蕙兩個人死。”方才李重福說到的邵王和永泰郡主,正是李重潤和李仙蕙兩個人。

李重福整個人止不住的顫抖,萬萬沒有想到會在告狀的時候碰見李初,也沒有料到,武媚娘竟然如此心狠手辣。

“那就將他賜死吧!”李重福驚慌失措,絞盡腦汁的想如何為自己逃過一劫時,沒想到李初竟然說了這樣一句話。

舌頭好像打結一般,李重福想要為自己辯解。

武媚娘這個時候搖搖頭,“你明知道我想的和你想的截然相反。”

李初為什麽想殺眼前的李重福就是因為李重福告狀,像這樣的人,李初從來都看不上,想要爬著別人的屍骨上位最是可恨。

武媚娘就和李初截然相反,從來武媚娘都鼓勵這種告狀的人,因為只有很多這樣的人她才能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忠於她,又有多少人盼著她死。

“如果陛下做好了決定,那麽我會直接處置另外兩個罪魁禍首。”說來說去,事情還不是因為張易之和張昌宗而起的。

武媚娘把這兩個當做心肝寶貝,容不得別人說他們不好。自己老了不服老,就相信眼前的人說的一句年老糊塗了。

究竟武媚娘自己是不是糊塗了,沒有人比她更清楚。

鬧來鬧去,武媚娘不就是想要殺雞儆猴。但是凡事適可而止,李初是有底線的,武媚娘總不會忘記李初的底線在哪裏。

“眼下可是他們兩個不敬我在先,我要處置他們,你又憑什麽攔著?”武媚娘很不高興,質問李初。

“若以言斷罪,陛下應該把這滿朝一半以上的朝臣盡都斬盡。”說話就是犯錯武媚娘以此類推的話,往後誰還敢說真話。

武媚娘怎麽可能由著李初輕易糊弄,“你分明是在混淆視聽。朝中的臣子進言和他們背後說人能夠相提並論?”

“陛下威嚴不可侵犯,有誰敢輕易在陛下的面前說真話?”不能否認李初確實在混淆視聽,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

就武媚娘這般心狠手辣,對待兒子都沒有半點溫情,孫子孫女們看起來就跟她養的貓狗似的,高興的時候逗一逗,不高興的時候冷著一張臉把你嚇得半死。

有人能夠不怕武媚娘的冷臉,在武媚娘的面前直言進諫的人何其少。武媚娘難道心裏沒點數?

“陛下大可不必拿我來當例子。從前我就不畏於陛下,如今更是不畏,他們和我截然不同。”用不著武媚娘說話,李初先一步把武媚娘可能會說的話說出來。

“我與陛下再爭再鬥也不損於家國天下,萬望陛下以天下為重,切莫再起告密之風,以亂天下!”同樣的事情,武媚娘不是沒有做過,難道真的就一點都不後悔?

好不容易武媚娘奮鬥了那麽多年,終於把這天下治理的國泰民安,百姓也感念武媚娘的英明,怎麽就不能把這風氣糾正,繼續發揚光大?

“那畢竟是你的親孫子親孫女,他們果真就這麽無足輕重嗎?你的心當真要如此狠?”武媚娘這樣沒有一絲猶豫就動了殺心,著實讓李初膽戰心驚。

武媚娘神情盡是陰冷,殺氣橫溢的道:“非是今日你方是我心狠!”

如果不是武媚娘的心夠狠,她斷然不可能有今日的成就,所以武媚娘引以為傲也從不回頭看。

李初緩緩的起身,站在武媚娘的面前,在武媚娘的註視之下,跪在武媚娘的面前。

“萬望陛下手下留情。”李初情真意切的懇求,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莊重而誠懇!

武媚娘看著李初許久沒有說話,不知心中有何感想最終擡起手道:“你起來。”

李初素來很少行此大禮,武媚娘都幾乎忘記有多少年沒有受過李初這樣的大禮了。

“陛下答應網開一面?”李初沒有立刻站起來,而是希望能夠得到武媚娘的答案之後再站起。

武媚娘冷哼一聲,“你這一輩子求過我幾次,記得嗎?”

提到求字李初側過頭想了想,“屈指可數。”

“而你從來沒有為自己求過。”雖然武媚娘不願意承認,卻不得不承認,李初無論求過武媚娘多少次都不是為自己所求的。

一切李初自己想要的東西,李初都會憑自己的本事得到,絕對不會服一句軟,讓武媚娘雙手把東西捧上,這也恰恰是武媚娘最喜歡李初的地方。

按武媚娘的心性來說,李重潤和李仙蕙犯下這樣的過錯,連她的事都敢議論紛紛,當真是目中無人!

就應該給他們一個教訓,讓他們終身難忘,最大的懲罰不過就是讓他們一死。只要這兩個人一死,從今往後看看誰還敢對她的事議論紛紛。

只是看著李初跪下,武媚娘也不知道怎麽的就想起從前,李初也這樣為她求過李治。

這一生武媚娘早就忘記自己的初心是什麽,然而李初直到現在不管武媚娘怎麽挑撥,不管武媚娘怎麽讓她認清這個世界的殘酷,李初依然不改初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